媒体融合背景下建材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浏览数:67次
缪沾 云南省建材工业行业协会(昆明650011) 摘要:阐述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建材科技期刊面临订阅量下降、经费困难、稿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主动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坚守巩固好公信力和科技性根本、与时俱进加大转型升级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媒体融合 建材科技期刊 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建材科技期刊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焕发了活力,改变了完全靠主办单位拨款维持的局面,相对地实现了自立自强。随着新媒体兴起,建材科技期刊又走到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需要进行新的改革和二次创业。 1、媒体融合的背景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传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融合趋势正在加快,正在走向深入,正日益成为推动传媒业发展的强劲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普及,“新媒体”已经从学术范畴进入到现实生活中,而且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融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成为当前应用频率极高的名词。报纸、广播、电视、杂志,是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媒体;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媒体形态,它们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被统称为新兴媒体。所谓的新媒体,本质上属于一种传播媒介,属于一种信息传播的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信息相互作用的介质。所谓媒体融合,主要是指传媒业界内部不同媒体的融会贯通,是纸质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之间的合作与联盟。 2、建材科技期刊面临的新问题 在新媒体冲击和新老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建材科技期刊作为传统媒体,也面临新的情况、新的挑战。 1.1传播方式和行业所有制结构新变化导致订阅量下降 近年来,随着广州、杭州等地民间办的各种建材网异军突起,加上网上检索、网上阅读的兴起,一些读者不再订阅纸质期刊。还有,建材行业大部分国有企业已通过改制变成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很多对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再用企业经费订阅科技期刊。这些原因使建材科技期刊的订阅量普遍下降,过去每期印数上万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大部分建材科技期刊的每期印数掉到了3000册以内。 1.2经济新常态和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新一轮经费困难 改革前我国建材科技期刊经营大体上有3种形式:(1) 办刊经费全由主办单位提供,实报实销,占多数;(2)行政经费补贴,但数额有限,占少数;(3) 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占极少数。经过多年的放开搞活、深化改革,有的建材科技期刊淘汰出局了,尚存的四五十种建材科技期刊实现了凤凰涅槃,能相对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收支基本平衡。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材行业出现了全局性、持久性的产能过剩, 全行业不仅经济运行出现下行,而且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程度远远超出经济运行下行的程度,对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不少企业仍在困惑中徘徊或者无所适从。使建材科技期刊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产品广告、形象广告、组建理事会等经营方式受到冲击,导致收入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纸张、印刷、邮发等费用的大幅度上涨,办刊成本上升。建材科技期刊除了要保证质量完成编辑出版任务外,还必须开创新的经济源,大多数科技期刊都面临办刊经费短缺的问题,不得不为寻找创收出路四处奔忙。 1.3职称政策和薪酬制度新变化导致稿源不足 近段时间,有些省放宽了评职称对论文数量的要求,过去规定凡晋升高级职称者,要求有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1或2篇,省级刊物发表的需要2或3篇,现在对县(市、区)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在论文方面不作硬性要求。加之许多企业在薪酬制度设计时没有考虑职称因素,有没有职称一个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热衷于“下海”创收,没有时间写论文,投稿热情下降,使期刊稿件减少,尤其是高质量稿源不足。 3、对策与建议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并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新兴媒体给建材科技期刊带来了各种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发展空间,建材科技期刊的面临的困境,也可以在与新兴媒体的互相借鉴、融合发展中得以突破,主要对策如下。 3.1建材科技期刊要主动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要通过推动数字化战略,实现期刊的产业链升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以及报道的严谨性,但是也存在时效性较差、互动能力与宣传能力较弱的问题。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需求面前,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把握新媒体作为传播主体通过传递媒介以满足受众需求的规律,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建材科技期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平台,加大网络覆盖面,加强自身的网站建设,打好网络攻坚战。网站建设既要延伸期刊内容,又不能变成期刊的翻版,要加入一些“接地气”的东西,还要提高链接的数量和质量,要把网站办得生动活泼,做到雅俗共赏,雅出境界,俗出水平,有可读性,有吸引力。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摒弃以“订阅+广告”求生存的经营模式,构建以“点击求影响、以影响求效益”的新的经营模式。同时,要开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以提高期刊内容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加强编者、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角色互动和转换。要推动期刊文章全文上网,一方面要争取被国内外知名数据库的收录,提高影响因子,不断改善期刊的“颜值”,以吸引原创性论文的发表;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实际搞唯SCI论、唯影响因子论,而要以社会的需要为根本,服从服务于行业发展的大局,与作者、读者、投资者(各种出资支持期刊的用户)一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建材科技期刊的编排也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当前,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论文的查找和获取更多的是直接依赖搜索工具而不是通过书籍和期刊本身来进行,针对网络阅读“主题搜索、浅阅读、碎片化、海量性”等特点,建材科技期刊的论文表达范式也要相应调整,应紧扣“易检出、易阅读、易引用”的原则来编排论文,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水平,展现适合同行阅读和利用的表达形式。同时,要在网络开发、升级维护、网络组稿、网络编辑等方面,借鉴新兴媒体的多样化展示、多介质推送,实现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的升级,提高科技论文的网络显示度、黏着度和亲和度,以新技术、新应用、新范式推动期刊发展。 3.2建材科技期刊要坚守巩固好公信力和科技性高地 建材科技期刊在本行业内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形成了其他媒体不可代替的优势,这些优势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必须坚守和巩固,在建材科技期刊新一轮的改革中,不能把自己的优势改掉。 要坚守巩固好公信力的高地。大多数建材科技期刊都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其创立、生存和发展与本行业紧密相关,担负着建材行业的政策指导、科技引领等职责,在本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期刊品牌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在人们心目中确立的,需要受众经过长期对期刊的了解熟悉后,才能赢得认可和接受。建材科技期刊由于专业性和指导性强,内容优质权威,获得了较高的认知度和影响力,拥有自己忠诚的客户群,这一特殊群体在建材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建材科技期刊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管理等方面无论怎样融合,体制和人员无论如何改变,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必须发挥舆论在行业内的引领力与传播力,必须恪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要坚守巩固好科技性根本。一段时间以来,有的期刊为了吸引读者,内容趋向低俗化,但这肯定不是建材科技期刊的出路。由于新闻性、娱乐性阅读将逐步由纸质阅读让位于移动阅读,过去影响科技期刊可读性的专业性、学术性、技术性因素反而成了科技期刊赖以生存的条件,科技内容的“枯燥”反而限制了网络传播和炒作的程度,正因为如此,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做得不好的新闻类平面媒体,而不是科技性的科技期刊。科技期刊特有的科技论文发表、专业学术交流等功能与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评价的相关性,注定了科技期刊不会很快消亡,反而具有特殊的生命力。无论传播方式如何转变,科技性仍是科技期刊与作者、读者联系的核心,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必须坚守科技性的优势,必须严守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形成自己独特、权威、优质的科技内容生产链,提升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高层次客户的需要。 3.3建材科技期刊要与时俱进加大转型升级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建材科技期刊工作人员的素质。在行业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做科技期刊的人很专业,但不懂新媒体;而做新媒体的人对行业了解不够。人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决定因素,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材科技期刊初步建立了一支拥有一定专业水准和职业操守的采、写、编队伍及经营管理队伍。但由于其待遇在主办单位内部长期处于中下水平,这支队伍的人员不够稳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必须立足现实,除了查缺补漏和引入高素质人才外,还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推动这支队伍在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发挥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变专业人才为复合型人才,构建“全媒体型”人才体系。应加强员工胜任新媒体能力的培训,强化互联网思维,培养造就更加“给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证。长期以来,《建材发展导向》杂志社的主管主办单位,从支持公益事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期刊的工作,对期刊工作人员给予关心、爱护和“点赞”,通过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和必要的待遇留人,让大家觉得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把这份杂志办成全国建材行业的知名刊物,杂志社被授予省级“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同志给予题词并充分肯定。 要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开源节流上下更大功夫。由于刊名不同、内容不同、服务范围不同,现有的四五十种建材科技期刊的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这就为期刊之间的合作留下了空间,有条件的期刊可以建立协同发展联盟,增加资源共享效率,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积极探索多种经营的方式与渠道,如培训、办会、出书、展览等,努力争取以副业补主业、以副业养主业。在利用传统盈利模式增收乏力的情况下,除了积极探索和构建新的盈利模式外,要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努力降低成本。借鉴国外出版行业的经验,期刊出版发行和经营中的一些环节,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外包或委托其他机构代理以降低费用。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精打细算,加强对编辑、印制、发行等各环节的科学管理,重点监控好印装工价、营销费用和发行费用。从总体上看,纸质期刊将逐步趋向高端阅读和文献收藏,订阅量下降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据中国期刊协会文章介绍,我国期刊总印数2012年达到33.48亿册的峰值,以后逐步下滑。因此,建材科技期刊不要盲目加大印数,而应把握好总印量、邮发量、赠阅量、库存量的黄金配比,把纸质发行的边际效用控制在最佳程度。 要在“做精做专”上下更大功夫。由于全行业不景气,建材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沸腾岁月,正在绝尘过去,发展遇到新问题,使很多人感到迷茫,现在需要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己,不要总想着“做大做强”,而是应该沉下心来,思考怎么“做精做专”。所谓做“精”,就是要提高稿件组织和深度编修的能力,打造精品期刊,努力扩大原创首发的比例,多刊登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转型升级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所谓做“专”,就是市场细分的定位要准,针对性要强,通过深度挖掘和系统开发,精准服务好客户群。要树立“工匠精神”,即保持专注专业的态度,创新开放的意识,不浮不躁的心态,持之以恒的意志,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让各种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出来,用新的的发展理念武装头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破冰前行的勇气和智慧,促进建材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中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石峰.中国期刊业的”新常态”.新华文摘.2015(14)131-135 [2]缪沾.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建材管理干部.建材发展导向.2015(6下)20-22 [3]张宇.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的突破途径.杭州日报.201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