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

China Society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Economy

搜索

建材工业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几点思考

浏览数:29 

刚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从创兴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四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明确提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型升级,即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迎来重大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提出来的我国制造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指导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需要在制造业各行各业切实贯彻实施。

涵盖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肩负为改善和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为众多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材料支撑的重要使命,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它制造业一样,同样面临着由大变强、转型升级的繁重发展任务,实现建材工业由大变强、转型升级,需要紧密结合建材工业的发展实际,切实贯彻《中国制造2025》。

一、贯彻《中国制造2025》,需要准确把握建材工业所面临的形势

(一)我国依然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

1.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处在下行区间,但总体看我国依然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在此阶段,建设的任务不再以满足数量增长为主,而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品质提升和功能增加为主,建材工业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

2.建筑业将朝着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将对建材工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并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生态治理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为生态治理材料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或支柱产业,将有效推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也将有效带动海洋工程材料的发展。

(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有效拓展建材工业的国际发展空间。

(五)面临的主要挑战

1.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点。

2.创新支撑不足是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寻求突破之道。

3.市场秩序失范则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又一瓶颈,也需通过深化改革寻求突破。

4.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发展需要寻求新的支撑点和发展路径。

5.建材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较低,实现智能转型面临艰巨任务。

6.生产性服务业是建材工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快发展。

7.实施“走出去”战略,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输出的问题,既有战略问题,也有模式问题,还面临来自世界先进企业在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优势的诸多挑战。

二、贯彻《中国制造2025》,需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一)牢固树立以转型升级为发展主线的理念

1.转型升级是实现建材工业由大变强的根本途径,新阶段建材工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在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1)以降本增效为目的,实现产品制造效率、效能、效益的普遍提升,主要手段是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实现智能转型。

2)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实现产品品质提升和产品功能增加,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其主要路径是产业融合。

3)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的,以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主要手段,全面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2.推动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两个突破

1)突破创新支撑不足的瓶颈。

2)突破市场秩序失范的瓶颈。

3.推动转型升级需要实现四个转变

1)实现由原材料制造为主向建筑部品产业发展为主的转变。

2)加快推进由资本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3)实现向更高水平绿色发展转变。

4)实现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转变。

(二)牢固树立“创新、绿色、融合”为主题的发展理念

1.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业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坚持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建材和生态治理材料发展。

3.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建材产业融合、建材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建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三)牢固树立以产业融合为主要发展路径的理念

1.产业融合既是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实现建材工业发展重点战略转移的根本出路,将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点。

2.走产业融合之路应当确立主动长入相关产业的理念,实现由配套材料支撑、辅助材料支撑向关键材料支撑、不可或缺材料支撑的身份和地位转换。

三、贯彻《中国制造2025》,需要实现产业发展重点的战略性转移

长期以来,建材工业都是以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原材料制造为发展重点,“十二五”规划开始提出要由原材料制造向加工制品业转变,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到2014年底,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产业首次取代水泥制造业成为建材工业第一大产业,以此为标志,说明建材工业的发展重点正在悄然发生转移,但目前的这种转移还依然属于较低层次,其效果还远未尽人意。面对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原材料制造业已几无新的增长空间,寻求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即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建材工业新阶段的发展重点呢?

(一)建筑部品产业将成为建材工业最大的拓展空间

1.建筑部品产业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部品化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尚不到10%,建筑工业化将成为新阶段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建筑部品化也将成为新阶段建材工业的最大增长空间。

2.建筑部品是由建(构)筑物在建筑工业化条件下整体拆分而成的部品、部件,按用途分,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件、墙体产品、屋面产品、门窗产品等,按功能分,主要包括保温隔热产品、防水产品、防火产品、隔音产品、密封产品、装饰产品、粘结、交联产品及组件等。

3.发展建筑部品产业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力争在“十三五”期间使建筑部品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

(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广泛用于国防军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众多产业领域,也具较大增长空间,重点发展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通过与相关产业融合,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重点打造几个500亿级乃至上1000亿级的规模化产业。

(三)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同样用途广泛,也有较大增长空间。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可以石墨、高岭土、膨润土、滑石等几大主要矿种为重点,在矿物提纯、超细粉磨、颗粒分级、表面改性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和进步,通过与相关产业融合,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功能,朝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几个500亿级乃至上1000亿级的规模化产业。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各环节协调发展,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咨询、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业务外包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同时积极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化转型。

(五)继续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1.以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2.以智能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3.通过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等多种途径,最大限度地化解产能过剩。

四、贯彻《中国制造2025》,需要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

路径问题即道路问题,要实现建材工业发展重点的战略性转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走产业融合之路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环节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新业态模式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创新。新阶段建材工业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开发适合各行业工艺技术要求的智能机器人及计算机仿真系统,促进智能工厂、智能企业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信息技术成果,构建产业互联网,实现整个建材产业的互联互通,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信息支撑体系。

2.推动建材产业与建筑业的融合,通过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建筑部品产业,主动长入建筑业。

3.推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其制品产业、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实现由配套、辅助材料提供者向关键、控制材料提供者的角色转换,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并提高产品附加值。

4.推动产品制造与生产性服务融合,加快促进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换。

(二)走创新发展之路

创新是指通过对旧有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进而使产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的一切创造性活动,变革旧有生产方式属于技术创新,变革旧有管理方式则属于管理创新,新阶段建材工业创新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品设计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支撑建材工业的创新发展。

2.构建市场条件下行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一是要更好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培育并打造更多创新引领型企业;二是要通过组建包括产学研用在内的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联盟,协同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3.大力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并打造各行业各领域的领军企业。

(三)走绿色发展之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走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建材工业发展的不二选择,新阶段建材工业的绿色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以绿色技术制造为支撑,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挖掘节能潜力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还要依靠加强管理,要通过在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的举措,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挖掘节能潜力;减排不仅要减少生产储运过程中的粉尘排放,同时还要更加重视SO2、NOx和CO2的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应转向对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低价值乃至负价值废弃物的无害化协同处置和综合利用。

2.适应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功能要求的且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影响的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绿色建材,绿色建材发展应从单一材料发展转向建筑部品发展,重点发展绿色墙体、绿色屋面、绿色门窗等。

3.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发展用于污水处理、垃圾处置、防洪抗洪、泥石流与山体滑坡治理与防范、矿山塌陷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用生态治理材料。

(四)走国际化之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对外开放将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全面展开,我国经济的国际融合度将日益提高,面对新形势,新阶段建材工业的发展将继续走国际化之路。

1.实现由“引进来”为主向“走出去”为主的转变,把“走出去”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打造国际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实现由产品输出为主向技术、品牌、模式、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以资本输出为载体,带动技术、品牌和模式的输出。

3.实施“走出去”战略,既要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衔接,也要与国家对外援助计划相衔接。

(五)走深化改革之路

市场秩序失范的本质是管理混乱,解决市场秩序失范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1.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技术进步、绿色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推动作用;在节能减排、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市场秩序方面的监管作用;在经济运行预测、预报、预警方面的服务作用。

2.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节能减排、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市场秩序等监管中的关系,明确划分业务边界,同时建立有效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3.理顺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间的业务关系,克服实际运行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问题。

4.建立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质量、技术成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独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同时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独立第三方机构在履行评价业务中乱作为行为的监管和惩处。

5.加快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在技术诚信、质量诚信、市场诚信三方面构建起行业自律、行政处罚、法律惩治三个层次的行业信用建设支撑体系,对失信企业和组织及个人加大处罚和惩治力度,提高失信者的失信成本,构建良性互动、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2214424

Email:1940771368@qq.com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内北顺城街11号

邮编:100035